中國江西網訊 “自己富了不算富,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。”贛州市瑞金壬田鎮鳳崗村八旬老奶奶廖秀英,如今是一名網絡上的“鴨蛋紅人”。她不僅把親手腌制的咸鴨蛋做成了叫響全國的致富品牌,還帶動了當地村民一起脫貧致富。目前,廖奶奶年制銷咸鴨蛋50多萬枚,實現產值150多萬元、利潤近40萬元,帶動合作社貧困戶全部脫貧。2017年3月,她榮獲了全國“三八”紅旗手稱號。
村民在廖奶奶家清洗鴨蛋
廖秀英請參觀人員品嘗咸鴨蛋
成立合作社 打響品牌走出去
26日上午,記者在廖奶奶家里看到,精神矍鑠的她向人們展示了她自家的咸鴨蛋。一些村民正在幫其清洗腌制好的咸鴨蛋。據其介紹,她從16歲開始就腌制售賣咸鴨蛋,腌制的咸鴨蛋具有細、嫩、松、沙、油等特點。
記者品嘗了一塊廖奶奶的咸鴨蛋,發現口味與其他地方產的咸鴨蛋確實不同,口感不咸不淡,非常細嫩。憑著這一手絕活,廖奶奶成為當地十里八鄉的名人。3年前,在孫女的支持下,她把咸鴨蛋掛到了淘寶網、村郵樂購等電商平臺,沒想到,幾個月后,每天的銷量猛增到了幾百個。平常在圩鎮每枚只能賣到2元的咸鴨蛋,在網上竟然賣到了4元一枚,而且還經常供不應求,預計今年將要銷售4萬枚。
廖奶奶是烈士的后代,她說,自己賣了70年的咸鴨蛋,以前因為交通不便“走不出去”,咸鴨蛋的價格一直很低,只能養家糊口,自從搭上電商快車后,家里很快就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。入村郵樂購以來,咸鴨蛋日銷售量高峰時達到4000多枚,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共賣出咸鴨蛋200萬個,月純利潤達10多萬元。
2015年底,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,廖奶奶家成立了“廖奶奶咸鴨蛋”專業合作社,并注冊了商標,打響了“廖奶奶咸鴨蛋”的品牌。如今,網上購買咸鴨蛋的有瑞金本地客商,還有慕名而來的路過客商,以及北京和福建等地客商。
向村民傳授秘訣 讓大家共同致富
對于自己多年摸索出來的腌制鴨蛋的秘訣,廖奶奶從不吝嗇傳授給其他村民,讓大家伙一起致富,是廖奶奶的心愿。
村民熊女士家主要收入曾經主要來自幾畝白蓮,自從廖奶奶的合作社成立后,她負責清洗鴨蛋,每天可以拿到80元的工資。另一位村民蔡先生則直接參與了養殖土鴨和孵化鴨苗,僅此一項,他的年收入就可以達到10萬元。蔡先生說,現在他養了300多只土鴨,與廖奶奶的合作社合作,與銷往市場相比,每一枚可多賣幾角錢。
據壬田鎮相關負責人介紹,為讓“咸鴨蛋企業”拉動產業發展,提高居民生活水平,該鎮將廖奶奶咸鴨蛋合作社與精準扶貧對象結對,讓貧困戶參與土鴨養殖,一方面幫助貧困戶拓寬致富路子,另一方面還可幫助解決土鴨蛋貨源問題。作為經營實體,合作社還提供勞務就業機會,幫助村民增加收入。
如今,“廖奶奶咸鴨蛋”合作社有貧困人口近200人。2016年,合作社除帶動全部貧困戶社員實現脫貧外,還帶動了周邊30多戶群眾脫貧致富。同時,合作社不斷創新豐富新產品,開發了廖奶奶豆豉等土特產品,并將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,帶動更多貧困群眾通過蛋鴨產業脫貧致富。當地群眾都說,小小的咸鴨蛋變成了致富蛋,上網飛起來了。去年10月,廖奶奶還榮獲了全國“脫貧攻堅獎奮進”獎。
本文來源于上饒新聞網[www.oqaisn.shop]